多方合力,重拳严打网络谣言-凯发娱乐真人
近年来,网络谣言犹如病毒一般充斥着虚拟网络空间,甚至不乏涉及捏造是非、制造混乱等恶劣事件。“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谣言,倘若得不到有效治理,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治理网络谣言已成为大势所趋,多部门正在针对网络谣言制造、传播等乱象,不断加大整治力度。
法律法规日益完善
治网之道,法治为本。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这部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对“网络实名制”作出明确规定。另外,相继出台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也对网络谣言等乱象对症下药,针对互联网平台服务资质、人员配备、技术能力等运营条件提出要求,也为用户的使用行为制定基本规范。
食品安全领域一直是网络谣言的“重灾区”。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推动下,各地对食品谣言制造传播者处罚、追责力度明显加大。2017年7月,国家食药监总局牵头起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构建谣言治理长效机制,形成谣言治理合力;利用谣言数据库,分析季节性谣言热点等。
“治理网络谣言要做到有法可依,通过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以指导相关平台,做好各项制度建设、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另外,还要从完善相应规则入手,以减少谣言产生、传播的社会条件。”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王四新说。
联合辟谣效果显著
去年8月,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上线。记者了解到,该平台通过联合相关部委、地方网信办、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及专家、网民等多方力量,整合全国各地40余家辟谣平台数据资源,形成联合辟谣机制;普通网民也可以通过平台线上参与辟谣。
近年来,不少商业平台也在发力辟谣工作。比如,微信团队陆续推出微信辟谣中心、辟谣助手小程序,并不断加强与专业第三方辟谣机构合作。截至2018年年底,微信平台与网信、公安、食药监等政府机关以及学会、科普机构等社会力量,共计774家权威机构形成辟谣合作,共拦截网络谣言84317条,辟谣文章的阅读量达10.9亿次。
“整合多方力量建立辟谣监测干预机制,加强对网络谣言的鉴别、评判、阻断,有利于让科学在澄清真相、应对谣言中发挥作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这样说。
另外,在各地政府主导下,全国多个省市辟谣机制不断完善。比如,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已拥有20余个成员单位、30余个栏目,在收集求证谣言、辟谣和提高公众免疫力等方面形成完整“闭环”。在王四新看来,这类辟谣模式有利于针对各地实际,让辟谣工作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多方整治持续进行
网络谣言一日不止,整治工作一日不歇。近年来,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不断开展持续整治,2015年针对少数网民围绕股市波动等重大突发事件,在互联网和微博、微信上编造传播谣言情况,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开展专项整治,依法查处编造传播谣言的违法犯罪人员197人;食药监总局也对网站进行升级改版,增设“科普知识”专栏和“辟谣平台”,逐渐成为各界获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的重要平台;自今年1月以来,国家网信办在全国范围持续开展网络生态治理行动,集中整治低俗庸俗、网络谣言等有害信息。
面对日益猖獗的网络谣言,相关部门采取“一对一”的治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治理需要,必须建立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记者了解到,公安部、工信部、网信办等多部门合力先后组织开展了“净网”“剑网”“护苗”等治理行动,有效整治网络谣言等乱象,大批不文明、不理性、不真实的信息少了藏身之地。
“利剑出鞘可除去网络空间的杂草,但要做强网络正面宣传,则需要在互联网种上庄稼,加强互联网正能量建设。”独立it分析师封陵说。近年来,从全国网络诚信宣传日、中国好网民工程,到“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阳光跟帖行动等大批主旋律精品活动推进,有效净化了网络空间,助推网络诚信体系建设。
- 【上一篇】“净网2019”行动严打网络色情 百余名群组管理员被抓获
- 【下一篇】网络谣言“毒瘤”如何治